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瞰孝感
戴上这个耳机,终于不用担心睡不好觉啦!
古树普洱茶山头直发,买茶别再花冤枉钱!
19岁中国留学生投票被抓,“假装”公民身份!且已无法撤回.........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非法投票,后果很严重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发布,背后3大变化深度解读|青山
Original
环保老兵
青山产业评论
2022-05-13
收录于合集 #大变革浪潮下的环保产业
48个
作者|
环保老兵
导读:和座次变化相比,底层变化会更剧烈。
刚刚,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发布了。
光大环境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中国天楹上升至第二位,北控水务紧随其后排名第三。
由于环保行业里榜单较多,不少朋友对各榜单的权威性没有太多了解,这里先给大家做下解释。
这份榜单源于“十三五”的一个目标,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原环保部印发的《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
《意见》提出,要在近几年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打造一批技术领先、管理精细、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国际化的环保公司。
这个目标提的很高,落脚点落在了国际化的环保公司,但事情总得一步步来,所以50家100亿就成了短期的目标。
不管如何,环保企业需要先把量跑起来,过程中才有足够的机会和资源做优化,最终走向国际化。
所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推出这个这份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也算是每年对中国环境产业的一个及时复盘。
由于榜单的关注度逐年递增,参与到这榜单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仅有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还有未上市公司的环保公司以及涉及环保业务的其它公司。
所以从覆盖的广度来讲,这份榜单机会把市面上在环境领域营收上规模的企业都纳入了进来,很好的提升了它的参考价值。
关于榜单本身我们先讲到这。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就这个榜单而言,我相信大家除了关注巨头们的座次以及座次的变化,也会更对这份榜单背后所透露的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释放的一些重要信号更加感兴趣。
为了能够更妥当的给大家诠释这背后的变化,除了今天这份刚出炉的榜单,青山研究院提前研究了此榜单前三年的排名,老兵今天把我们的观察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01
座次之变
国央企成为绝对主角
国民比例变化
20年前,国资民营占比2 : 8;10年前5 : 5开,现在大概是8 : 2。
民企中盈峰环境冲进前五,格林美和龙净环保位列前十。
这样的变化,和环保产业特点关系很大。环保产业属于公共(用)产品属性,政策鼓励,投资较大,回报中长期稳定,符合国企投资方向。
营收指标变化
本年度登榜的50强企业中,上市公司44家,非上市公司6家。44家上市公司中,上交所主板企业12家,深交所主板企业11家,香港主板10家,新加坡主板1家,创业板10,科创板0家。
营收超过100亿的7家,其中营收超200亿的3家,分别是光大环境、中国天楹、北控水务;营收100-200亿的5家,分别是首创环保、盈峰环境、格林美、重庆水务、龙净环保。
在排名靠前的巨头中,有三家公司资产超过1000亿,分别是北控水务、光大环境和首创环保。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今年50强企业的营收增长缓慢(2.75%)的同时,净利率出现了大幅下滑,与2019年相比,下降百分比达9.38%。
在头部企业普遍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伟明环保的增长显得格外耀眼,实际增长率高达53.25%。
另外,三峡集团并未参与评选,这与三峡集团的特殊身份应该有比较大的关系。
02
战略之变
环境企业的战略调整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也就是环保的混改大潮中,我们可以显著的看到国央企在环保领域的战略部署和调整,但其实,民企在这次大潮中,也在积极做着战略的调整。
换句话,大家都在快速调整,寻找合适自己的生态位置。
1. 国央企的战略扩张
对于国央企龙头企业来说:
大家早已过了野蛮人进军环保的早起粗放阶段,而如今,正在积极的从单一解决方案服商向综合环境服务商转变。
通俗点来讲,就是大家正在从单一赛道战略向全赛道的一条龙战略切换。
这种一条龙既包含横向产业链(水务、固废、环境修复)的一条龙,也包含纵向产业链(设计、投资、建设、装备、运营)的一条龙。
这一点,我们从龙头企业的改名大潮中也可以直观的看到,大家正在把细分赛道的属性(比如,水务、固废、大气)从名字中拿掉,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宽泛和综合的大赛道名字,比如环保集团或者环境集团等。
而这种战略的调整尤以三峡集团为突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三峡集团不仅完成了千亿级别的营收,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战略部署。
如今,这样的打法也正在被更多的国央企环保企业所学习和借鉴。
2. 民企的战略收缩
对于民企来说:
从以往来看,但凡行业里上规模的环保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基本都会是承担融资、投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全产业环节。
但在这种国民并存已成为行业显著属性的特殊环境里,环保要想比以前干的好,那一定需要发挥各自长板,大家都扬长避短,才能带来混改的效率提升。
任何一方的越线,也就是超出自己能力边界去做事,都会带来效率的下降而非上升,换句话就,这就是倒退。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民企的战略收缩是必然的。
国央企利用更低资金成本承担环保项目的融资、投资,同时持有资产。
而以技术、运营能力为长的专业化环保公司将更专注于项目运营、技术改进,回归以设备制造、核心系统EPC等轻资产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民企脱颖而出,尤其具备技术工艺迭代能力、优秀项目运营能力的专业化环保企业,将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降资本杠杆,筑科技高墙,是当下艰难环境中险中求存的不二法门。
03
格局之变
行业洗牌仍在继续
1. 海啸之后的滔滔巨浪
过去两年,由于国央企进场的动静太大,一番大刀破斧的混改后,不少朋友认为,国央企已经完事了。
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第一批被混改的多是明星民企,个头大,名气强,加之央企在混改上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好似一场产业变革海啸。
但“海啸”之后国央企并没有止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在快速进化,这种进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混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怎样定位,怎样和民企相处,怎样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
二是战略纵深的改变让他们更清晰的认识到,怎样的标的才是更合适的,由于买多了,现在买出了经验。
这种海啸之后的滔滔巨浪仍在行业里持续发生。
2. 优质细分赛道企业正在得到行业新势力巨头们的亲睐
今年上半年刚刚过去,据青山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单单上半年的并购金额已达到420亿,数量高达45起,这样的并购速度和前几年比,完全没有显著降温的趋势。
但和之前的混改大潮相对,现在的并购会显得更有计划和目的性,也会显得更冷静客观。
越来越多的细分赛道优质企业得到巨头们的关注,同时,也有更多的项目级别的并购发生,优质资产交易频次增加,溢价显著。
这种趋势对于以技术为专长的民企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更多的资源支持,对于民企业绩的放量会是件好事。
但同时从另外一个来说,这也会加速民企供给侧能力的洗牌,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尤其是被巨头加持的企业,将会在市场份额上有显著提升,而落后的、同质化的产能将会面临被挤出和淘汰的局面。
3. 组织能力的挑战
去年以来,行业里不少朋友都换了工作,成了国企员工。
这和国央企的招聘大潮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进军环保领域和混改的过程中,国央企越来越意识到,得人才是得天下,人才是环保行业的根本。
重金招兵买马现在已经成了国央企开展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国央企战略扩张的重要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民企面临的挑战很大,如何留住人才,成了大家需要重新思考的重要问题,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倒逼民企快速优化自己的人才制度和组织能力的提升。
拼团队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04
写在最后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环保产业迎来了空前的各界关注度和参与度,参与主体变的空前多元化,但与此同时,环保产业也进入到了深度转型期。
对于环保产业而言,“十四五”明确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新的历史阶段,整个产业将由过去的“规模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未来环保行业细分赛道的技术门槛和壁垒会越发明显,技术赋能的企业将更加强大。
投入科技创新,依靠创新驱动,正在成为未来企业增长更持久的动力,而依靠技术、品牌优势带来的红利,也会给有真功夫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环保行业的眼下和未来:
未来五年, 中国环保产业是“潮平两岸阔”,未来十年,中国环保产业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备注:数据支持|青山研究院 合作&
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PS. 唠叨几句,虽然我和山少爷在环保行业输出深度研究内容多年,也有不少老读者,但这个号是个新号(没关注的朋友可以点击下订阅),这里再和新来的朋友解释下,
青山产业评论是青山研究院的新媒体内容输出平台,聚焦大环保产业,重点研究环境治理、碳中和以及和绿色科技相关的行业和公司。
如果你打算在环保行业长期发展或者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过去和未来,那我们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能给你提供这些价值的智库型媒体。
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加我微信quanlin60,记得备注公司和职务。
推荐阅读
■
未来5年,颠覆中国环保行业格局的3大变化
■
环保行业进入战国时代,拼团队的时候到了
■
900天993亿,三峡的长江战略
■
警惕环保行业的过度国企化
更多文章:
环保民企的困境与出路
2021年度现象之国央企改名大潮
环保民企的“交班”困境
REITs,环保行业的存量战略与良币时代
京源环保困局背后的3个深层原因
↓我们坚持研究驱动,专注剖析产业内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